偏好协调、网络效应与金砖合作的机制化
- 【摘要】
- 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金砖国家在不同议题领域开展合作,其合作的机制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同样是金砖国家之间开展的合作,为什么有的议题领域合作的机制化水平较高,有的议题领域合作的机制化水平中等,而有的议题领域合作的机制化水平却较低?金砖内部核心大国之间的偏好协调程度与合作议题领域的网络效应,共同影响了金砖合作的机制化水平。在开发性金融领域,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偏好协调程度较高,议题领域的网络效应较弱,使得金砖合作的机制化水平较高。在金融安全网领域,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偏好协调程度较高,但议题领域的网络效应却较强,使得金砖合作的机制化水平中等。在传统跨境支付领域,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偏好协调程度较低,同时议题领域的网络效应较强,使得金砖合作的机制化水平较低。探讨金砖合作机制化水平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对于深入理解金砖机制建设的理论原理以及如何开展大金砖的机制建设都具有启示意义。一方面,大金砖机制需要更加努力地协调各国的利益偏好,克服分歧,寻找妥协点。另一方面,大金砖机制应秉持循序渐进的机制化建设原则,优先选择那些网络效应较弱的议题领域进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朱杰进、刘瑛琛
【作者单位】朱杰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瑛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期刊】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卷(期):页码】2025.2 (15):21-44
【DOI】
【关键词】金砖合作 偏好协调 网络效应 机制化水平 开发性金融
欢迎阅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您是该文第21位读者!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投稿登录
查稿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更多学者专区
-
刘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李静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
<p>陆齐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编审、《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p>
-
高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
张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研究员
-
<p>马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社会文化政治研究室副研究员 </p>
-
韩克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室副研究员
-
张红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胡冰/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研究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