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加索地区秩序的重塑与关键通道的争夺
- 【摘要】
- 南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不仅是俄罗斯、美欧、土耳其、以色列和伊朗五方力量交汇、文明板块碰撞、安全冲突频发的“地缘破碎带”,也是连接欧亚的必经陆桥,俄乌冲突的升级更突出了这一地区在能源通道和贸易捷径方面的重要性。1994年以来纳卡地区长期处于非战非和状态,近三十年间,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实力失衡、土耳其持续支持阿塞拜疆、国际调解长期失灵,以及俄罗斯与阿土在地区利益上趋同,为冻结的冲突再次爆发创造了条件。第二次纳卡冲突后阿、土的地区影响力显著提升,促使亚美尼亚加速西向并与俄罗斯逐渐疏离。土耳其地位的上升以及以色列、阿塞拜疆、美国的三边合作,进一步加剧了伊朗的边缘化趋势和安全压力。2020年三边停火协议曾短暂强化了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安全控制与影响力,然而俄乌冲突的爆发改变了这一走向,并为阿塞拜疆在2023年彻底收复纳卡提供了机会。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停火协议中提及的连接阿塞拜疆本土与纳希切万的运输走廊成为地区秩序重构的核心变量。该通道因其地缘政治与经济意义牵动阿、亚、土、俄、伊多方利益,围绕其主权属性的分歧使项目长期陷入僵局。2025年8月,在斡旋阿亚和平的背景下,美国推动获得该通道的独家开发权,成为塑造地区新秩序的新增力量,“特朗普走廊”也为南高加索的未来带来新的机遇与不确定性。
【作者】樊凡 吴冰冰
【作者单位】樊凡,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生;吴冰冰,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期刊】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卷(期):页码】2025.5 (15):47-73
【DOI】
【关键词】关键通道 地区秩序 大国博弈 纳卡冲突 南高加索
欢迎阅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您是该文第32位读者!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投稿登录
查稿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更多学者专区
-
刘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李静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
<p>陆齐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编审、《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p>
-
高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
张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研究员
-
<p>马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社会文化政治研究室副研究员 </p>
-
韩克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室副研究员
-
张红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胡冰/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研究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