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客机产业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摘要】
- 本文考察了中俄两国在大客机联合研制方面的进展情况,并深入剖析了两国合作面临的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促进因素有:中俄两国互为近邻,两国特殊的关系推动了航空领域的合作,在航空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合作经验;双方在技术、资金和市场方面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经济形势,面对欧、美航空工业强国的技术封锁,中俄两国要探讨更为有效的互利共赢合作方式。限制因素有:双方航空产业结构过于相似,技术互补性差;两国对西方技术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依赖;欧、美航空产业对中俄采取防范和竞争的姿态等。中俄客机产业合作的前景较为乐观,双方可以采取先项目合作,然后建立统一集团公司的两步走联盟战略。
【作者】杨雷?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期刊】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卷(期):页码】2014.3 (3):0-0
【DOI】
【关键词】中俄关系;大客机;航空产业;装备制造
欢迎阅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您是该文第3173位读者!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投稿登录
查稿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更多学者专区
-
刘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李静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
<p>陆齐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编审、《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p>
-
高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
张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研究员
-
<p>马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社会文化政治研究室副研究员 </p>
-
韩克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室副研究员
-
张红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胡冰/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研究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