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条件性的运作逻辑及实施限度——基于欧盟援助乌克兰的历史考察
- 【摘要】
- 条件性是援助方与受援方之间一项重要而敏感的议题,拥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及前提。传统援助方主要是运用援助的“杠杆”功能,为援助附加各类条件来实现其战略目标。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欧盟援助乌克兰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案例分析:从1991年独立至今,乌克兰国内的亲俄和亲欧势力处于持续分裂局面,强权之间的地缘战略博弈构成了该国危机的外部因素。寻求支持、回归欧洲一直是乌克兰历届政府的首要目标,欧盟旨在推进该国稳定、改革与转轨的援助实践不仅反映出双方的利益交换与观念互动,而且体现了最大援助方外援条件性的运作逻辑及其实施限度。作为当今新兴援助方的代表,中国应积极关注全面激励与弹性塑造相结合的外援规制类型,并凭借其独特的多元化发展资源和“无条件”援助模式不断丰富全球发展合作体系。
【作者】张鹏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期刊】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卷(期):页码】2020.2 (10):95-110
【DOI】
【关键词】欧盟;乌克兰;对外援助;条件性
欢迎阅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您是该文第4644位读者!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投稿登录
查稿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更多学者专区
- 刘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李静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 <p>陆齐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编审、《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p>
- 高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 张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研究员
- <p>马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社会文化政治研究室副研究员 </p>
- 韩克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室副研究员
- 张红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胡冰/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研究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