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政治力量: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反对派的动员基础
- 【摘要】
- 吉尔吉斯斯坦自独立以来已发生了三次“革命”,广义来讲,这三次“革命”均属于“颜色革命”的范畴。但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在进行政治动员时,往往尚不具备其他“颜色革命”反对派发起政治动员的一系列“常见”条件(如发达的社交网络、强有力的政党、较高水平的青年组织等)。而在相关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反对派依托何种力量实现高效的政治动员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为解答这一问题,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所掌握的三种非正式政治力量——个人政治关系网络、部族认同与部族群体、传统政治习俗成为本篇文章重点考察的因素。在三次“革命”中,这三类非正式政治力量帮助反对派实现了募集资金、召集支持者、获取舆论支持、削弱政府合法性、策反政府高层官员等一系列政治目标,成为反对派进行政治动员的主要依托。运用非正式政治力量,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得以在其他相关条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于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政治动员,并最终达到了推翻现存政权的目的。
【作者】庄宏韬、曾向红
【作者单位】庄宏韬,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曾向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期刊】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卷(期):页码】2022.1 (12):91-118
【DOI】10.20018/j.cnki.reecas.2022.01.004
【关键词】吉尔吉斯斯坦 政治动员 非正式政治力量 政权更迭 国家稳定
欢迎阅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您是该文第3114位读者!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投稿登录
查稿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更多学者专区
-
刘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李静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
<p>陆齐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编审、《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p>
-
高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
张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研究员
-
<p>马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社会文化政治研究室副研究员 </p>
-
韩克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室副研究员
-
张红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胡冰/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研究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