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国家信息战——以美俄信息战为例
- 【摘要】
- 信息战遵循“机制—技术—内容”的战略逻辑,即发起方官僚机构为塑造特定叙事而进行规划筹备,被塑造的信息通过特定传播技术在区域内持续扩散,并通过适配内容对受众群体发挥影响以期取得战略收益。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为国家赋能信息战提供了前提条件,也被各国战略界视为提升规划机构决策质量、扩展战场规模并改变信息传播和生产的方式。竞争与博弈是美国与俄罗斯双边关系的底色,信息战则是双方互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美俄两国政府均高度重视信息战的重要意义,为此自冷战时期起便致力于构建长效机制、引入新兴技术,并优化宣传策略,以期削弱对方战略优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美俄依据自身政治体制与科研生态环境特征,继续推动该技术融入信息战各个环节。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全球“信息武器化”态势将持续深化且更加难以治理。面对常态化信息战导致的“后真相时代”,中国应当从政府、社会、传播主体和国际等多个层面做好系统性战略规划,化解相关风险。本文以美俄信息战作为案例,分析人工智能对国家间信息战的影响,有助于深化对人工智能时代大国信息战的理解,确保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掌握国际舆论主动、捍卫国家安全并维系社会稳定。
【作者】杨楠
【作者单位】杨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期刊】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卷(期):页码】2025.4 (15):112-134
【DOI】
【关键词】信息战 认知战 人工智能 网络安全 美俄关系
欢迎阅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您是该文第107位读者!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投稿登录
查稿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更多学者专区
-
刘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李静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
<p>陆齐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编审、《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p>
-
高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
张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研究员
-
<p>马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社会文化政治研究室副研究员 </p>
-
韩克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室副研究员
-
张红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胡冰/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研究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