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文章详情

认同体系变迁与民族偶像视角下的俄国斯拉夫派

【摘要】
作为19世纪的重要思潮,斯拉夫派在俄罗斯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除了传统的思想史视角,斯拉夫派研究也需要结合社会层面的宏观视角。欧洲和俄罗斯国内的社会变化与斯拉夫派之间呈现出彼此成就但又不完全“合流”的复杂关系。19世纪欧洲的认同体系发生巨变,其核心是民族认同由边缘认同上升为主流认同。社会发展推动认同体系变迁,认同体系的变迁则对特定的思想家群体产生需求。在民族认同上升为主流认同的过程中,需要一群思想家承担为大众唤醒“集体记忆”、塑造“共同命运”的工作,而斯拉夫派就是这项工作在俄罗斯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同时,思想家群体在此过程中也发挥着自己的能动性。与西欧强调“国家性”的民族认同不同,斯拉夫派扎根于俄罗斯社会的特殊性,以宗教信仰为内核塑造出“非国家性”的俄罗斯民族观。另一方面,斯拉夫派也参与了“民族”作为一个新的精神“偶像”在俄罗斯崛起的过程。由于斯拉夫派既想用“纯粹的基督教”张扬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同时又不想放弃基督教反偶像、反民族主义的“初心”,导致民族和宗教要素在斯拉夫派思想中呈现脆弱而不协调的结合。从斯拉夫派的案例上看,民族和宗教可同时在认同体系和“偶像崇拜”机制中互动,这种互动又与思想家的精神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民族主义的兴起可以被视为民族认同在认同体系中占据制高点并且通过“偶像崇拜”机制获得“神圣性”的过程。

【作者】李旻

【作者单位】李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期刊】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卷(期):页码】2025.5 (15):102-121

【DOI】

【关键词】斯拉夫派 身份认同 基督教 民族主义 民族偶像

欢迎阅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您是该文第30位读者!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投稿登录 查稿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治学写作 学术专著 国情概览 欧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