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文章详情

17世纪蒙古高原巴尔虎蒙古族的迁徙及其历史意义

【摘要】
在地广人稀的中俄边境上,边疆人群对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纪巴尔虎人从贝加尔湖以南内迁至中国东北,这是蒙古高原东部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部落迁移。整体迁移过程几乎牵动了大半个欧亚大陆的历史,涉及到久居南西伯利亚的巴尔虎、布里亚特人、17世纪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卫拉特集团和喀尔喀集团,以及大兴安岭与东北平原上附属于清朝的多个族群。东迁的巴尔虎人参与塑造了边疆格局,成为清代早期中俄交往中的边疆人群。巴尔虎人从迁徙到最终纳入清朝统治,是政治边界和文化边疆整合的结果,也是清朝在黑龙江上游边疆地带加强统治、维护中俄边界稳定的结果。

【作者】孔源

【作者单位】孔源,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期刊】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卷(期):页码】2022.1 (12):140-153

【DOI】10.20018/j.cnki.reecas.2022.01.006

【关键词】东北边疆 巴尔虎 游牧民族迁徙 蒙古高原 中俄关系

欢迎阅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您是该文第2562位读者!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投稿登录 查稿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治学写作 学术专著 国情概览 欧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