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国际政治学:西方斯拉夫学视野下的俄国大众文学
- 【摘要】
- 彼得一世所开启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推动了城市化和世俗化在俄罗斯帝国的展开,从而促成大众文学在俄国产生和发展。帝俄和苏联引进西欧文学艺术的目的是要培养居民的高雅审美趣味、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有意识地设计审查制度、文学艺术经典化机制和文学批评观念等,把文学艺术划分高级与低级,以排斥西欧的通俗文学。这样一来,即便俄国城市化过程三百年来大众文学是一种规模庞大的事实,也没有得到俄国和欧美主流学界的重视。但如同俄国每个时代总有批评家关注到这一文学现象那样,西方斯拉夫学自冷战时代伊始,便正视大众文学在俄国存在之事实,并按欧洲传统人文学术范式,把大众文学视为民主表达方式,对俄罗斯大众文学进行了不同于俄国的论述,如发现了苏俄科幻小说的独特性,发掘了俄罗斯侦探小说等。
【作者】林精华
【作者单位】林精华,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安徽大学至诚讲席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教委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期刊】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卷(期):页码】2022.6 (12):137-159
【DOI】10.20018/j.cnki.reecas.2022.06.007
【关键词】俄罗斯 大众文学 斯拉夫学 冷战 后冷战
欢迎阅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您是该文第1127位读者!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投稿登录
查稿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更多学者专区
-
刘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李静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
<p>陆齐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编审、《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p>
-
高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
张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研究员
-
<p>马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社会文化政治研究室副研究员 </p>
-
韩克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室副研究员
-
张红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胡冰/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研究室副研究员